教师工作坊——土木与交通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项目动员会暨经验分享会
发布时间: 2025-03-22

为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活力,提升项目申报质量,3月20日上午9:30,土木与交通学院在6119小会议室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动员会暨经验分享会。会议由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冯有良主持,学院拟申报校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参会。  

冯有良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抓手,也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他强调,近年来学院在创新创业领域成果显著,但面对校级、省级项目竞争压力,需进一步优化选题方向、规范申报流程,并鼓励教师结合土木工程、智慧交通等学科特色,挖掘社会实际需求与前沿技术结合的创新点。冯院长提出,要以校级项目为基础,组建跨学科师生团队,打磨高质量成果,力争在2025年省级及以上项目中实现立项数量与层次的双提升。  

会上,学院邀请曾多次指导省级、国家级项目的王保辉、冀东两位教师进行专题分享。王保辉老师以“教师角色定位与项目孵化路径”为主题,结合自身立项案例,系统剖析了选题策略与申报书撰写技巧。他指出,选题应立足“小切口、深挖掘”,聚焦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社会热点与学科交叉领域,避免泛化空洞;申报书需凸显创新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并建议教师通过“师生共研”模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调研与方案设计,强化项目育人实效。  

冀东老师从项目实施全周期出发,分享“立项-执行-结题”的实战经验。立项前,他建议教师明确自身“引导者”角色,指导学生团队精准定位研究方向,细化申报书的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立项后,需制定分阶段任务表,强化过程管理,并通过论文、专利、研究报告等成果形成闭环支撑。针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他展示了成果整合与材料撰写的标准化模板,强调“提前规划、动态调整”的重要性,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在互动环节,参会教师围绕“跨学科团队组建”“成果转化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嘉宾逐一解答,并针对部分项目提出优化建议。与会教师表示,此次会议既明晰了申报要点,又学习了项目管理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悉,土木与交通学院将持续完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机制,通过“导师一对一辅导”“校内外专家评审会”等举措,助力师生团队打造高水平项目,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图/文:杨永武 编辑:吕鹏豫 审核:杨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