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土木与交通学院张宇轩、李明昊、邵雅楠等同学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奔赴政府企业单位展开实践活动。
张宇轩,一名即将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四学生,带着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与实践的憧憬,踏入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办事处拆迁安置办公室的大门。这一刻,他不再是象牙塔里埋头苦读的学生,而是成为了一名真正投身于社会工作的实践者。面对拆迁安置这一复杂而敏感的任务,张宇轩首先接触到的是档案整理与数据核实等基础性工作。起初,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和繁琐的数据,他不免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但很快,他意识到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整个项目顺利推进不可或缺的基石。张宇轩迅速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对档案进行分类、编码,确保每一份资料都能快速准确地被检索到。同时,他仔细核对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为后续的安置方案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在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李明昊正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着所学专业的价值。他运用管理学知识,对社区服务进行了精准对接。面对独居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李明昊深知,每一次服务都是温暖与关怀的传递。他与社区负责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服务项目,如定期义诊,不仅合理安排了医护人员的时间,还确保了所需物资的充足准备,使得每一次服务都能高效且有序地进行。此外,在组织社区活动时,李明昊巧妙地引入了成本控制理念,通过精心策划与资源整合,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了活动效益的最大化,让社区居民在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智慧与温度。
同样在曹家巷社区,邵雅楠将工程管理中的流程化管理理念应用于居民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档案分类和录入流程。这一创新举措极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使得原本繁琐的档案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在活动组织方面,邵雅楠更是借鉴了工程进度管理的方法,为每一项活动制定了详尽的时间表,从策划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时间表推进,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她的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社区工作的效率,也为管理理论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探索出了新路径。
三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身处不同的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专业知识的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在本次“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中,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同学们积极响应号召,在社区建设和政府企业单位的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实干精神,为社区和企业带来了活力与创新,也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青年才干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图/文:邵雅楠 编辑:杨永武 审核:杨永武)